为加强广州城市设计工作
塑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城市精品空间
特组织开展《设计力量》案例分享
汇集城市公共空间要素、乡村景观等系列内容
旨在打造理想城市
呈现“活力湾区、新彩广州”城市形象
驿站
以小见大的城市关怀
本期将带来驿站的设计案例分享,汇集了杭州、无锡、上海、深圳、盐城等国内优秀案例。
特色驿站设计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借助巧妙的空间布局与别具匠心的造型打造,把当地文化精髓嵌入驿站设计之中,既能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休憩场所,又能让城市的文化底蕴得以生动展现,仿佛在旅途的停歇中,就能触摸到城市独有的韵味,让每一次驻足都成为一场与城市文化的美好邂逅。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东岸望江驿》
设计单位:致正建筑工作室
项目摄影:CreatAR Images,吴清山
城市脉络中的温暖节点
驿站设计巧妙地将自然与城市功能相结合。
通过引入绿植、景观设计,驿站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憩的场所,更成为城市中的一片绿色绿洲,连接着生活与自然;驿站的存在,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温度。
自然质感的材料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长宁外环生态公园带市民服务驿站》
设计单位:致正建筑工作室 +冶是建筑
色彩衔接自然景观搭配和谐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长宁外环生态公园带市民服务驿站》
设计单位:致正建筑工作室 +冶是建筑
座椅与灯带结合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上海曹家渡花园更新设计》
设计单位:VIA 维亚景观,项目摄影:CreatAR Images、孙轶家
01
社区驿站
社区驿站集信息咨询、便民服务、休息、阅读和活动等功能于一体,注重开放性和包容性,采用透明材料和灵活的内部布局,同时考虑无障碍设计,打造绿色、便捷、充满温度的社区共享空间。
在深圳大沙河,项目结合原生树木共同定义出建筑主体的轮廓,利用树的位置组织实墙以及服务功能,避开树根的同时将室内面积最大化,以漂浮的姿态掩映于树木之后,让建筑纳入风景的同时也成为风景。
轻盈的钢结构融入自然风景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深圳大沙河河边驿站》
设计单位:THDL霍然团队,项目摄影:张超
大面积开窗将景观引入室内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深圳大沙河河边驿站》
设计单位:THDL霍然团队,项目摄影:张超
提供多功能活动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深圳大沙河河边驿站》
设计单位:THDL霍然团队,项目摄影:张超
在盐城,设计以“立体合院”为空间理念,呼应原场地 “宋曹故居” 的空间布局及屋顶形式。
从四个功能区的三个体量分别向内放坡,回应场地气候特征的同时也和原始城市肌理发生对话。
白色折形穿孔板展现轻盈的姿态
图片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登瀛小筑城市驿站》
设计单位:MUDO墨度建筑,项目摄影:Dong建筑影像
开放式檐下空间提供邻里交流空间
图片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登瀛小筑城市驿站》
设计单位:MUDO墨度建筑,项目摄影:Dong建筑影像
利用屋顶空间增设观景功能
图片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登瀛小筑城市驿站》
设计单位:MUDO墨度建筑,项目摄影:Dong建筑影像
在上海漕溪路口袋公园,项目以“清风为形”为设计灵感,采用疏林草地的“公园意象”,结合丰富的林冠线和多样化的植物组合,期望通过驿站达到“治愈城市、激活街区、共享公园城市生活”。
划分多重空间层次的区划与融合
图片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上海漕溪路口袋公园设计》
设计单位:VIA维亚景观,项目摄影:CreatAR Images
室内结合台阶式的座席景观
图片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上海漕溪路口袋公园设计》
设计单位:VIA维亚景观,项目摄影:CreatAR Images
木质饰面与绿化的有机融合
图片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上海漕溪路口袋公园设计》
设计单位:VIA维亚景观,项目摄影:CreatAR Images
02
滨水驿站
滨水驿站是水岸空间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驿站的设计充分尊重自然生态,巧妙地将建筑与水岸景观相融合,打造出一个集休憩、观景、运动、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流线型的铝板屋顶结构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杭州滨江公共空间》
设计单位: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项目摄影:章鱼见筑、原作设计工作室
飞扬起翘的屋檐形态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杭州滨江公共空间》
设计单位: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项目摄影:章鱼见筑、原作设计工作室
项目从临江侧看,驿站像是一个微微架空在场地上的出檐深远、屋顶轻盈起翘的大凉亭。反坡屋檐下呈伞状放射形布置的木檩条成为整个休息室内外的视觉焦点。
轻盈起翘的屋顶结构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东岸望江驿》
设计单位:致正建筑工作室,项目摄影:CreatAR Images,吴清山
开放式木平台提供观江休憩空间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东岸望江驿》
设计单位:致正建筑工作室,项目摄影:CreatAR Images,吴清山
多功能式服务配套设施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东岸望江驿》
设计单位:致正建筑工作室,项目摄影:CreatAR Images,吴清山
项目融入“营地”概念,弱化建筑的体量关系,融入雨棚和露台等元素,使建筑脱离传统盒子造型,增强了景观纳入室内的仪式感,传达现代与传统共融、都市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户外平台加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图片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城市营地》
设计单位:Zhifei Arch Design,项目摄影:ZAD鸷飞建筑设计,刘圳
通透门窗引入室外景观
图片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城市营地》
设计单位:Zhifei Arch Design,项目摄影:ZAD鸷飞建筑设计,刘圳
简洁造型弱化建筑体量关系
图片来源:mooool木藕设计网,《城市营地》
设计单位:Zhifei Arch Design,项目摄影:ZAD鸷飞建筑设计,刘圳
建筑形式上通过几何体的拉伸、倾斜和切断,形成具有公共气质的功能空间,并且以草坪地坡和形象树突出建筑的雕塑感和存在感。
倾斜屋面与观景平台结合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金鸡湖风之园驿站》
设计单位:胡倩工作室,项目摄影:矶崎新+胡倩工作室
白色清水混凝土造型屋顶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金鸡湖风之园驿站》
设计单位:胡倩工作室,项目摄影:矶崎新+胡倩工作室
03
公园驿站
作为城市绿洲中的重要节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集功能性与美学于一体的休憩空间;
其造型简洁而富有现代感,材料考虑材质耐用且自然,流畅的线条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仿佛是大地艺术的延伸。
圆弧形造型延伸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上海之鱼移动驿站》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工作室
项目摄影: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公司
木结构划分多重体验空间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上海之鱼移动驿站》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工作室
项目摄影: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公司
在上海,整体布局以日晷为灵感,呈几何放射状环绕湖心分布,木构建筑又因不同的形式而呈现出变化的韵律,如同时间的刻度,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活力。
地面延伸起伏式变化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上海之鱼移动驿站》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工作室
项目摄影: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公司
木结构立柱划分功能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上海之鱼移动驿站》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工作室
项目摄影: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公司
在杭州,驿站以“屏”为核心设计元素,通过装置化的屏风,打破内外空间的壁垒,既保留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又赋予了空间以遐想和延展的可能。
还通过复杂的几何逻辑和光影变化,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屏风式结构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湘湖定山驿站》
设计单位:植田建筑室内设计,项目摄影:赵奕龙
景墙分隔出不同功能空间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湘湖定山驿站》
设计单位:植田建筑室内设计,项目摄影:赵奕龙
现代材料与传统元素结合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湘湖定山驿站》
设计单位:植田建筑室内设计,项目摄影:赵奕龙
在无锡惠山长安市民广场,驿站设计巧妙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屋面设计完整连续,外檐出挑,形成如亭如廊的过渡空间,为市民提供了遮风避雨、抵御烈日的半室外庇护场所。
透光白玻提供良好观景效果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无锡惠山长安市民广场驿站设计》
设计单位:灰空间建筑事务所,项目摄影:陈旸、刘紫宸
曲面起伏的屋面结构
图片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无锡惠山长安市民广场驿站设计》
设计单位:灰空间建筑事务所,项目摄影:陈旸、刘紫宸
来源:城市设计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按周配资论坛
鸿岳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